找到相关内容6905篇,用时18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徐恒志答:一句佛号,即的法身,具足一切功德。怎么讲?

    问:一句佛号,即的法身,具足一切功德。怎么讲?  徐恒志答:蜂蜜一滴,具有百花之精。一句佛号也是这样,阿弥陀佛多劫修持功德的结晶,念佛便是以果地之觉,作为因地之心。

    徐恒志

    |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85411360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阿难小弟,为何仗佛的光明不能快得悟道?

      问:阿难小弟,为何仗佛的光明不能快得悟道?罗侯罗的儿子,为何仗佛的光明不能快得悟道?是否自度或佛度?又问:在这个世界修见佛性后,与在极乐世界修见佛性后,一样或是两样? (天津潘复)   月溪禅师答:只能开示你修行的法子,如古人云:我说法要如彼天泽,汝学般若如下种子。说经典、祖师开示,皆法要;有种,天不雨不生,天泽无种亦不生;自度非佛度。我们世界见佛性,与极乐世界见佛性,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272010979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之与法,在先?抑法在先?

      问:之与法,在先?抑法在先?若法在先,法所说?若佛在先,佛承何教而成道? (福建圆瑛法师)   月溪禅师答:从前慧海和尚说,佛亦在法先,亦在法后。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530910950.html
  • 南禅「顿悟」说的理论基础 --以「众生本来」为中心

    南禪「頓悟」說的理論基礎 --以「眾生本來」為中心(1) 楊惠南「頓悟」中國南方禪宗的基本主張。它的意義,以及它背後所假定的理論基礎,本文所要探討的主題。筆者發現,中國南方禪宗的「頓悟」說,雖然建立在諸多理論基礎之上,但是,「一切眾生本來」這一命題,卻最重要的基礎之一。「一切眾生本來」的說法,明顯地,源自《涅槃經》等印度經論中的「佛性」說,但卻與「佛性」說有不同的意義;這也是...

    楊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5959924.html
  • 论禅净自悟与他力思想之开展──从念佛见佛到即心

    论禅净自悟与他力思想之开展──从念佛见佛到即心   ※ 作者: 傅发法师 - 新加坡《狮城潮音》主编   一、本论题之思路与设定  中国佛教之特质在禅。这众所周知的不诤之事实。如果再论及中国...?其开展与演变过程如何?居于这一思路考察发现:原始佛教之念佛与禅同源──禅观与念佛同修。念佛并非如后期净土宗之专称之名号。沿著此脉络即得知:称名、观相、唯心、实相四种念佛,其开展之根源。最终归结为...

    傅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61469797.html
  • 《生活中的緣起》——学习缘起弟子最重要的事

    《生活中的緣起》——学习缘起弟子最重要的事  原本我决定为《法音集》里的《说缘起》一书作序并加以解说,但是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及其他各种条件不具足而无法完成。然而运气还不错,我所要表达的内容已经在...它的法则“此有故彼有,此灭故彼灭”,就由于这种原则使佛教不致陷入断见或常见。我们要特别注意,别让缘起教义的教导,演变成非所说,甚至成为印度教或婆罗门教的教理。事实上,在持常见的人心中,根本无法建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2651450.html
  • 南禅“顿悟”说的理论基础 --以“众生本来”为中心(1)

    南禅“顿悟”说的理论基础 --以“众生本来”为中心(1) 杨 惠 南台大哲学论评第六期(PAGE 103-123) 103页 “顿悟”中国南方禅宗的基本主张。它的意义,以及它背 后所假定的理论基础,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。笔者发现,中国 南方禅宗的“顿悟”说,虽然建立在诸多理论基础之上,但是, “一切众生本来”...

    杨 惠 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2346251.html
  • 佛使比丘答:对某个教法,若生起说或非说的怀疑时,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

    “对某个教法,若生起说或非说的怀疑时,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” 佛使比丘答: 佛陀设定一个检核的原则:对照经典(Sutta)——法,来审查及判断,并与毗奈耶(Vinaya)——律作比较。这个原则建立在不相信任何人,或不以任何人为权威的基础上。   若有人发表论述,自称从佛陀或一群博学的...

    佛使比丘

    一问一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01271120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临命终时,若魔化身为阿弥陀佛来引诱往生者,不知如何来辨别或是魔,才不会耽误往生大事?

    柔和,光明不刺眼,清凉、舒适、安祥,让人有股亲和力,庄严(梵语vyuha)殊胜微妙;若是魔化佛来接引,魔亦有光,其光刚烈刺眼,有股阴森森的气氛,其光不柔和,若能念佛得定,必能辨别佛魔之异。   ...护送,一刹那中离五浊,娑婆之缘即告一段落,往生极乐世界(梵语Sukhavati),与菩萨为伴侣,亲听弥陀法音,早证无生法忍(梵语anutpattika-dharma-ksanti),不违安养入娑婆(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41212384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有句名言:“众生心内之,众生佛心内之众生”既然在心中,之智慧神通等等,为何众生不得受用?众生起惑造业,岂不之起惑造业?既是起惑,为何称之真穷惑尽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佛陀说法,有时因中说果,有时果中说因,无有定法可说,诸法本无法,为应众生机宜,故设种种法,法法亦非法,非法亦法,法非法如故。   众生心内之,这告诉我们人人各具有佛性(梵语buddha—dhatu),不可佛外求,肯定自性,离性无,奈何众生不明佛意,毕生猛追外佛,佛焉能外求可得,岂非舍本逐末!这不意味诸佛你,你诸佛的意思,若颠倒说诸佛叫冤枉!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6581212567.html